如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正熔铸于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让百年大党生发出源源不竭的青春朝气。
使命艰巨,梦想伟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前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再次迎来参观高峰。
在馆内的飞越中国影院,参观者坐上“飞行器”,俯瞰华夏大地。从世界屋脊到水墨江南,从北国风光到南海之滨,大好河山在眼前铺展开来,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乡村星罗棋布。
“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数十年前方志敏畅想的“可爱的中国”已然实现。
百余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使命,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这是为民造福的初心闪耀——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曾在村里工作近三年,“95后”江西姑娘陈娟娟从一名“外地研究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陈书记”、群众心中认可口中称呼的“沙洲女儿”。
“日访夜谈”入户倾听民声,为村服务中心新增多项网办事务……在陈娟娟心里,对人民的感情有多深,为人民服务的舞台就有多大。“曾经,红军战士剪下自己的半条被子留给百姓。现在,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也要竭尽所能给大家送去温暖。”
岁月流转,情怀永恒。
从“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勤勉为民,到“宁死不伤百姓”的毅然决然,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以律己,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不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铮铮誓言,有着最为生动有力的注脚。
这是矢志复兴的奋斗图景——
升平修典,盛世修文。2022年金秋时节,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一至三编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序。皇皇典册,致敬一代代仁人志士追寻复兴的百年求索;字字千钧,回响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
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沃土的中国共产党,更懂得复兴之于中华民族的意义。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将复兴重任扛在肩头。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以这样的“大历史观”道出百年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方向。
数百万名驻村干部投身脱贫一线,“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照进现实;年轻的科研团队日以继夜,中国航天逐梦星辰的脚步迈得更加稳健;一百多万名河长、湖长积极履职,护佑一江清水向东流……“中国积弱,至今极矣”的哀叹已成历史,民族复兴的大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