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
您当前的位置:
循指南 提质量 ——蚌埠二院心律失常病区开展“制度与业务”学习活动
来源: | 作者: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发布时间: 2021-02-24 | 3501 次浏览 | 分享到:

守制度、保安全;循指南、提质量。经过元月份每周一次的“制度与业务”学习,心律失常病区全体医护人员对核心医疗制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从2月开始,学习活动在“守制度、保安全”的基础上,扩展到“循指南、提质量”。 2月5日下午,新病区举行了以“守制度、保安全;循指南、提质量”为主题的第五次“制度与业务”学习‌活动。王勇副主任医师、罗凡主治医生等以PPT形式带领大家学习了“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心衰诊疗指南:急性左心衰的诊疗”;黄文明主治医生总结汇报了新病区运行一个月以来各项医疗质量与效率指标。廖德宁主任医师结合病区一例住院手术病人,讲授了“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诊疗规范。大家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议,决心要让守制度、循指南在病区蔚然成风,成为座右铭,确保医疗安全与质量,为病区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王勇副主任医师结合新病区向医院和蚌埠市科委申报“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新项目获得成功的例子,生动地向大家讲解了“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提出今后新病区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之前,一定要按制度认真填写书面申请,由病区主任审阅签字后上报院医教科备案。新技术实施后,要及时总结和汇报。鉴于新技术、新项目是将新病区打造成为蚌埠心律失常诊疗高地、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重要手段,必须积极申报。

罗凡主治医师重点讲解了“心衰诊疗指南”中有关“急性左心衰的诊疗”。急性左心衰是心内科的重危急症,其诊断主要根据症状、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包括镇静、利尿、扩张血管及“强心”。吗啡是最为常用的镇静剂,除能有效缓解焦躁、降低呼吸频率、降低氧耗之外,还有扩张血管、缓解“应激性高血压”的作用。袢利尿剂静脉注射在发挥利尿作用之前,尚有一定的静脉扩张作用,而下垂双下肢可减少20%的回心血量,袢利尿剂静脉注射+下垂双下肢可有效降低心脏前负荷。硝普钠具有快速、可滴定的外周小动脉扩张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提高心搏量和收缩压,对抢救“心源性休克”具有特殊作用。

黄文明主治医师总结汇报了新病区运行一个月来的医疗质量、效益指标。共有68人次出院,医疗纠纷与差错为零。平均住院天数8.03天;床位使用率69%;手术16人次,占住院人数的23.5%,均为四级手术。完成全院会诊20余人次。心律失常和起搏器随访门诊接诊近300人次,是住院和手术病人的主要来源。廖德宁主任医师强调指出:新病区运行一月来,人手少,但病人和手术却不少,大家守制度、讲规范,不怕苦、不畏难,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各项医疗质量和效率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今后要通过打造学习(术)平台、提高病区声誉、增加社区乡镇医院同仁对新病区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拓展心律失常门诊及住院病人渠道,让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廖德宁主任医师结合病区一例住院手术患者,讲授了有关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诊疗规范。病人为男性,56岁,嗜酒30年(日均酒精量250克),近半年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外院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提示“持续性房扑”,心室率150次/分;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全心扩大,左室射血分数仅19%”。诊断为“酒精心肌病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病情极为严重。入院后经用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心室率无明显降低,反复出现心慌、气促、尿少、不能平卧、双肺底细湿啰音等左心衰急性加重症状。遂向病人家属进行知情告知和签字同意后,于2月4日予心脏电生理检查,经三维电-解剖标测确诊为“右房游离壁微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压力检测盐水灌注导管射频消融数秒后心动过速即终止并不再诱发。术后患者心慌、气短等症状显著缓解,复查心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提升到35%。廖德宁主任医师认为,这一危重疑难病例的诊疗成功,是新病区成为蚌埠心律失常诊疗高地和长三角医疗同质同步化前哨的生动写照,回顾从前,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今后一定要有所总结、有所发表,一定要让皖北大地的“金凤凰”也有志向、有能力、有机会飞向长三角、飞向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