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医护人员,他们在尽职尽责地做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默默地帮助病人做一些本职工作之外的事,身体力行地传递着人间真情……
今年春节期间,一位43岁的农民工兄弟住入了蚌埠二院心律失常病区。该病人有2个孩子,大儿子20岁,自幼罹患“脊柱肿瘤”,不得不反复奔波于南京、上海、北京等地,花费巨大,最终还是因病瘫痪,由妈妈在家照顾。沉重的家庭经济重负落在了一个人的肩上,病人为此常年“夜以继日”地打两份工,月收入也只有五、六千元……“房漏偏遇延绵雨”,因为辛劳,病人近一年来反复心慌发作,发作时心率高达每分钟200次,伴血压降低和胸闷、气短、头昏、出冷汗等症状……难以坚持正常工作。半年前,因病“被迫”住入蚌埠某医院,耗费数万元,接受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但终因病情复杂,术后不到2周即又复发。春节期间因病情加重,心慌、胸闷、头昏等症状反复发作,经外院医生介绍来到蚌埠二院,住入了心律失常病区。
了解到这个病人的家庭情况以及病情的复杂性,病区专门为病人召开了疑难和术前病例讨论会。首席心内科专家廖德宁教授专程从上海赶来指导,王勇副主任医师亲自主刀、黄文明、罗凡主治医师全力配合。王主任以熟练的技术、最少的材耗,“手到病除”,治疗成功。
住院期间,病区医护人员不但尽可能地为病人节省医疗费用,护士长张艳还带领大家为病人送去生活物品等……术后主任查房时,廖德宁教授考虑到病人有高血压(极高危),未曾接受过正规治疗,便耐心、仔细地亲自为病人及其家属讲了一堂深入浅出、充满爱心的健康教育课,还慷慨解囊为病人送上了一年的降压药物,并反复叮嘱病人为了家庭幸福,一定要戒烟戒酒,劳逸结合,科学地维护好身体健康。一束鲜花、一句祝福、凝聚着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祝福。
“疾病无情人有情”。蚌埠二院心律失常病区医护人员这种技术精湛,并充满人文情怀的医疗服务,有效地改善了病人的就医感受,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