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
您当前的位置:
追忆吴孟超院士: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来源: | 作者: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发布时间: 2021-05-27 | 2503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9年夏秋之交,我应邀参加上海长海医院为吴孟超教授组织的全市会诊。吴老时年97岁,因冠心病心衰行冠脉介入手术(PCI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心房颤动(房颤)。会诊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吴老房颤卒中风险并提出防治措施。专家组长是瑞金医院院长戚文航教授。戚院长说,吴老病重,我们不能都问诊查体,选个代表吧!见大家面露难色,戚院长说:“廖大夫是海医大的军医,也许吴老更容易接受和配合……”于是全市数个参加会诊的专家“毫无争议”地推举我作为吴老的“主诊”医生,代表大家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虽然是久经沙场的老军医了,但毕竟当着这么多大专家的面为我敬仰的吴老看病,内心仍不免有些紧张。

为了拉近距离,我“问诊技巧”“吴老,我是海军医学系毕业的,曾经是您的学生……”

没有想到吴老反应极快,立马回了一句:“青出于蓝胜于蓝,现在你是专家,我是病人……”,大家听了都开心地笑出声来,这让我倍感亲切、如释重负,轻松高效而又全面细致地完成了病史询问和体检。离开病房前吴老拉着我的手,微笑着说:海医系同学勤奋刻苦,给我印象深刻。并夸我的病史问得好,深入仔细,体检也做得很好,轻柔娴熟,还请他的护士长叶子霞主任用手机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问诊查体后回到会议室进行会诊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吴老CHA2DS2VASc评分达6分,提示房颤卒中风险极高,是预防性服用抗凝药物的明确适应证,但作为97岁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超高年龄房颤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异常突出,因此大家对是否对吴老进行抗凝药物治疗犹豫不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戚院长见大家始终下不了决心,便建议说,是否可与病人及其家属讨论一下没想到,吴老及其家人在听取正、反两方面的专家会诊意见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这是我35年执业生涯中所遇见的首例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97岁高龄老人。吴老这种相信科学、为了医学进步勇于担当和尝试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终生难忘…… 

记得吴老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和权威,缺乏的是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吴老就是这样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正是因为这一次难忘的“历险记”,为我积累了宝贵的超高龄房颤患者抗凝的临床经验,为此后率先为更多高龄房颤患者实施抗凝卒中预防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二年来,我曾为皖北一例95岁老人抗凝药物治疗的基础实施了直流电复律治疗,为一例88老人在抗凝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为如此高龄房颤老人实施抗凝、复律和消融治疗,打破了房颤患者抗凝和直流电复律的最高年龄限制,为广大同仁践行最新房颤指南树立了榜样和信心,并有效地降低了高龄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切切实实地为广大高龄房颤患者带来了福音……

 斯人己矣,大爱长存。吴老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和献身精神,就像编号为17606号的“吴孟超星”,将永远闪耀在璀璨的医界星河里,照耀和激励我们每位医务工作者为人民健康事业砥砺奋进、勇往直前!

“当你们帮助别人时,

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

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作者为海军医科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蚌埠二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 廖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