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
您当前的位置:
【融合长三角· 学习】以之为楷模,学以致用
来源: | 作者: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发布时间: 2021-06-21 | 1456 次浏览 | 分享到:

“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享优质医疗服务”是蚌埠二院口腔治疗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习的积累贯穿着我们每位口腔科医生努力的人生。6月7日上午,蚌埠二院一行七人乘坐高铁前往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参加上海十院对蚌埠临床医技骨干的培训,我有幸成为二院派出学习的一份子

中午到达十院院区去食堂就餐,安排住宿,下午1:30准时在学术报告厅,简要的领导致辞培训正式开始,此次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十院精心准备内容涉及医疗质量与安全,科室运营与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医院评价与等级创建,临床教学管理等方面。

 这次到十院学习,医院派出的大部分是职能科室人员,作为为数不多临床一线的医生,我对临床科室专家主任的授课有更多的关注。

结直肠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的李宁教授,从南京总医院到上海,拒绝多家全国知名医院的邀请,选择十院从只有四个人的科室,从零到有,现在有诊疗中心,有实验室,享誉全国肠道微生态营养方面的研究已直指国家科技进步奖。

重症医学科主任王胜授课的内容是基层科主任如何入手科研他的授课简洁轻松,一说到科研,大部分认为是大医院和科研机构的事,基层医院,哪有条件搞科研其实科研不仅是医院学术氛围的体现,还是医院创新发展的动力,基层医院不仅能搞科研,也必须搞科研,基层搞科研的优势:1.工作中能遇到各种问题.2基层医院病例多.3,随着基层医院不断的发展设备,人员学历不断的提高,科研意识增强。说到选课题,王胜主任说的更轻松,他说只要带着疑问去治疗,到处都是课题,比如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吸入多少能够起到治疗效果?吸入到什么部位能够起到治疗效果?多大的颗粒,能够进入肺泡?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课题,让人感觉豁然开朗。

作为口腔科的一名医生,我最关注的还是十院口腔科原主任汪饶饶的授课内容科室精益化管理实践1998年,科室只有16个医生,也面临着病人少,医生收入少,跳槽到外院的情况。从1998年开始在王饶饶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壮大,年收入从400万到1.1亿,发展到现在100多人的团队。汪饶饶在总结时说发展到今天,有院领导的政策支持,还有科室制定了医技护管一体化,实现精益化管理,在工作中制定完整的中心标准化模板。 第一,一流的环境,在装修初期就考虑装修不过时,高薪聘请设计师,材料多选用玻璃,不锈钢和灯等元素。不锈钢和玻璃脏了,擦一擦又是新的,灯旧了坏了,换了又是新的。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今天走进十院口腔中心仍然觉得装修一新,患者的就诊感非常舒适,并且根据患者就诊类型,各楼层装修设计风格也不一样。第二,一流服务,这里说的服务不仅是对患者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以下两个方面:1,全程四手操作,六手巡回,这样能够让患者体验舒适的诊疗,缩短治疗时间,杜绝交叉感染。2,采取复诊分时预约制,减少患者复诊等待时间,这两点才是留住吸引优质病源的关键,我们医院现在没有电子预约系统,初诊病人不能做到,按时段就诊。但是复诊病人,我们可以做到用人工预约的方式按时段预约复诊,为信息科以后上系统提供参考。第三,一流的管理,科室的管理就是人财物的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留得住现有人才,能吸引外来人才。这些都是和高质量的病源,是相辅相成的。第四,一流的人才。这需要医院和科室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上的培养和沉淀。

这次到上海十院学习,每位专家老师都能准时开课,开场都是介绍十院,介绍本科室的发展和优势,体现了十院人的宣传意识,高效和团结。为期一周的脱产学习培训,十院是精心准备的我们也希望能把十院的发展模式复制带回蚌埠我们通过学习,虽然取得了结业证书,但是我们回到医院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要以上海十院为楷模,把这几天学到的知识与科室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向科室献计献策,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把科室建设得更好。

(本文作者为蚌埠二院口腔科  夏其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