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医技前沿】新思路 新应用 “心”希望——市二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区成功应用SoundStar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技术开展消融手术
来源: | 作者: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发布时间: 2022-10-12 | 2517 次浏览 | 分享到:

沉重的铅衣对于做心脏射频消融手术的医生来说,一直是个负担;手术过程中所需使用的X线可能产生的辐射也是许多患者和家属对射频消融手术“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日前,市二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区庞占琪博士团队,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SoundStar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困扰,为多位需行手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开展了消融手术,在减轻X线辐射对医患双方影响的同时,实现了精准定位、有效操作,提高了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心”希望。

病例回顾一:

患者为一名34岁的女性,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未予规范诊治,每年反复发作。患者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心悸、胸闷,程度较前加重,持续时间较前延长,伴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寻求进一步诊治,来到市二院心内科就诊。门诊以“室性早搏、心律失常”收入心内科心律失常病区住院诊疗。

患者入院后,通过完善24小时心电监护等相关检查,发现室性早搏发作频次极高,需尽快进行消融手术治疗。然而,要进行消融,就要精准定位目标部位,但检查结果提示该患者为调节束起源室性早搏,病灶所处位置特殊、结构复杂,且毗邻组织多,很难通过传统的X射线观察到发病部位,而且射频消融导管也难以准确到位和稳定贴靠,手术成功率较低且容易留下后遗症。

为了突破这一技术难点,努力保证患者最优化的治疗效果,庞占琪主任带领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讨论,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详细评估患者病情,一致认为可以运用先进的Soundstar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技术协助进行手术治疗。

术中,由市二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区庞占琪主任医师、罗凡副主任医师两位术者默契配合,新近引入的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系统如同术者潜入心脏内部的“眼睛”,可以直视心腔内任何地方,将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完整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并消融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室性早搏由术前的每24小时上万次降为0次。

病例回顾二:

这是一位73岁的女性患者,自3年前开始反复在无明显诱因下感到心悸胸闷,此前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行造影检查提示无明显异常,患者平时规范服用药物,但不适症状仍反复发作,且症状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已经影响日常生活。几经辗转,求医未果,患者和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慕名来到市二院心内科就诊,患者心电图提示为阵发性房颤、阵发性房扑,如果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容易导致中风,加大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风险。

心内科心律失常团队经过评估一致认为,为该患者行SoundStar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术,可尽量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经过与患者和家属的充分沟通,均同意使用该方案进行治疗。

术前,团队借助心脏彩超、CT等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心脏结构等情况做了充分评估。术中,在心腔内超声帮助下,零射线精准构建患者心脏模型、定位穿刺点,心腔内超声同步实时监测有无心包填塞,为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手术团队应用高效消融导管,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即刻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症状消失,已痊愈出院。

 

SoundStar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的运用是国际心脏介入领域兴起的一项前沿技术,ICE(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三维诊断心腔内超声技术)好比一双潜入心脏内部的眼睛,其指导下的消融手术治疗较常规的消融手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ICE可将心脏的解剖结构通过超声呈现在医生眼前,具有精准建模、定位、指导等优势,可以实时监测有无心腔血栓、心包填塞等情况;同时能够大大减少X线曝光量,因没有放射性可以在术中全程使用,对于造影剂过敏、射线禁忌患者及孕龄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有极大的益处,能够有效增加手术成功率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绿色电生理发展的趋势之一。这项技术的顺利引进与广泛应用,必将为区域内广大复杂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提供新的强有力的支持。

市二院心内科心律失常病区作为皖北首个中国房颤中心,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秉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的学术理念,不断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紧随当下的前沿技术,拓展新思路、应用新技术、取得新突破,为心律失常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