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科室设置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超声科筹建于1985年,历经30余年的建设,现已成为集检查、诊断、医疗、教学和科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医技科室,其亚专科主要包括心脏、血管、腹部、浅表器官、产前筛查、妇科、介入、超声造影等。
目前科室是蚌埠市综合实力较强的超声医学科之一,年门诊量七万余人次,平均日检查量达到了200人左右次/日。
二、人员构成
现有主治医生7人、住院医生10人,护理人员1人。
三、疾病诊疗范围
常规开展腹部、妇产、儿科、浅表器官、肌骨、腔内、心脏、外周血管超声等常规检查以及胎儿产前筛查、三维超声等特殊检查;还积极重点开展了弹性超声、盆底超声,介入细针穿刺活检、四维斑点追踪技术、超声引导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等。独立开展介入超声工作,包括各脏器穿刺活检术、浆膜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胆管及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肾盂穿刺置管引流术、多脏器囊肿硬化治疗术、血管瘤硬化治疗术、肝肿瘤热消融术、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术、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术、子宫肌瘤及腺肌瘤热消融术、肾脏错构瘤热消融术、多囊肝及多囊肾热消融术等。
四、学科主攻方向
介入超声技术,胎儿产前筛查;三维超声等特殊检查;盆底超声;四维斑点追踪技术;超声引导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等。
五、教学工作
每年接受皖北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实习,进修生2~4人;每年主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1-2次。
六、科室现任领导班子
科主任: 邹娜
科室建科至今历届科室主任姓名:张锦萍、武玉萍、吴丽君
七、科室荣誉
目前,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已成为集超声诊断、介入治疗和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为安徽省医学专科联盟(医联体),安徽省超声造影及介入联盟,安徽省超声心动图专科联盟理事单位。
超声科专家简介
邹娜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 副主任 毕业于蚌埠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至今工作20余年,精通腹部、心脏、血管及甲状腺、乳腺等全身各部位疾病超声诊断,擅长超声介入治疗,专注于介入超声精准诊疗与超声造影多场景应用,以“微创、高效、安全”为核心理念,累计完成介入手术5000+例,超声造影诊断1000+例,在疑难病例鉴别与微创治疗领域形成显著技术优势。
任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介入专委会委员
安徽省超声介入及造影联盟常务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超声介入专委会委员
安徽全科医师协会超声医学会理事会理事
蚌埠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委员
【个人荣誉】
2020年度安徽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培训会线上技能大赛一等奖
2023年安徽省第十一批优秀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2023年安徽省优秀援藏先进工作者
2023年蚌埠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技术特长】
介入超声(微创诊疗领航者)
精准穿刺:擅长甲状腺结节FNA(细针穿刺活检)、肝肾/乳腺/浅表肿瘤穿刺活检,成功率99%,并发症率<0.1%;
微创治疗:精通超声引导下囊肿硬化(肝/肾/卵巢)、脓肿引流及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术、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术、子宫肌瘤及腺肌瘤热消融术等,实现“以针代刀”精准灭活病灶;
技术延伸: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突破肥胖患者、深部小病灶的定位难题。
超声造影(动态影像革新者)
肿瘤鉴别:建立肝脏、甲状腺、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诊断流程,微小病灶(<1cm)检出率提升40%;
急重症应用:创新性将超声造影应用于急诊创伤(如脾破裂、血管损伤评估)及术后疗效动态监测,缩短临床决策时间50%;
前沿探索:开展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研究,联合AI算法优化肿瘤良恶性诊断模型。
【从医初心】
“让超声不止于诊断,更成为治疗的桥梁。”
始终追求以最小创伤换取最大临床获益,未来将持续推动介入超声与多学科(MDT)协作,助力肿瘤早筛与精准医疗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