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逐章逐条学条例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二十三)
来源: | 作者: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 发布时间: 2024-06-24 | 106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00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发布

202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三次修订

202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发布

 

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二条 计算经济损失应当计算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全部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违纪行为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立案后至处理前持续发生的经济损失,应当一并计算在内。

 

解读:

本条是关于如何计算违纪行为造成损失的规定。

经济损失是定性量纪的重要情节之一。2018年《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计算经济损失主要计算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违纪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财产损失的实际价值。”本次修订的《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计算经济损失应当计算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全部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违纪行为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立案后至处理前持续发生的经济损失,应当一并计算在内。”

从以上变化看,以往监督执纪工作中计算经济损失主要计算直接经济损失,一般不考虑间接经济损失,只是在涉嫌渎职犯罪案件中直接或者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规定,将为挽回渎职犯罪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纳入经济损失计算中。

从刑事司法实践来看,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区分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并据此确定了不同的入罪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未延续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这种分别规定的做法。需要明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未区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并不意味着否定间接经济损失,而是将间接损失有条件地纳入经济损失计算之中。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本解释规定的‘经济损失’,是指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渎职犯罪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立案后至提起公诉前持续发生的经济损失,应一并计入渎职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

本次修订的《条例》此条款借鉴国家监委关于办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渎职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相关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